学历,还有用吗?

剩斗士
2025-05-23 06:18
3308阅读
70评论
肖战怕热的暴汗体质 小米公布一起黑公关案件 天眼查 刘亦菲收到表白信
学历,还有用吗?
若不是正好碰到观音,加入了取经团队,现在还不知道是个什么下场,恐怕永远只能在下界为妖了。

2015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164.9万人。

2023年,人数快速增长到474万,达到峰值。

而后,经历了持续两年的下降,2025年,我国考研报名人数下降至388万人。

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试图从盲目追求更高学历的焦虑中挣脱出来。

2024年12月21日,2025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开考。图源:视觉中国

在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0.2%、快速进入普及化时代的今天,兰德尔・柯林斯在《文凭社会》中揭示“学历作为社会分层工具”的逻辑,正在逐步瓦解。学历并非社会追捧的唯一“信号”,个体能力和经验正在剥离文凭的“镀金神话”,让教育逐步回归其本来价值——能力培养与个体赋能。

传统教育社会学理论认为,教育具备“选拔”与“社会化”两大功能。早期的高等教育机构只对社会精英开放,接受高等教育是其跻身国家精英行列的先决条件。

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学历作为社会筛选和身份标识的功能逐渐弱化,其核心价值不再是“稀缺性标签”,而是成为个体的“能力底盘”。

展开全文

所谓“学历通胀”,本质上是教育从“精英筛选”向“大众赋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阶段性现象,亦反映出我们已实现了“有学上”,并朝着“上好学”发展。

长期以来,劳动力市场存在“学历依赖惯性”,将学历作为“低成本筛选工具”,过分偏好名校背景、学历标签。社会文化则将名校学历视为“成功人生”的标配,对学历的追逐崇拜形成集体焦虑,促使年轻人提升学历以寻求安全感。

但当高学历群体从事送外卖、当网红等引发社会热议,个体被迫通过非学历途径证明价值。当大学教育从少数人的特权变为多数人的基本素养时,传统“学历=社会地位”的等式被打破。

人们对学历通胀的焦虑根源在于仍执着对旧有精英叙事的路径依赖,对愈发激烈的就业竞争与个体发展的不确定性,亦是过去的“唯学历论”带来的价值迷失。

学历通胀确实会给个体、教育系统乃至就业市场和社会带来暂时的阵痛。从前越在乎学历,如今改革就越艰难,也更为迫切。这些观念、行为甚至规范必将被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新技术变革所打破,被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深度普及所打破。

在我国从“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型释放的关键时期,劳动力市场中的供需关系和个人能力素质将进入新的匹配过程,学历信号在其中发挥的作用将发生变化。

我们并不能强求个体要立即克服这种焦虑,但可以肯定两点:

第一,“学历通胀”并不等于“教育贬值”。虽然学历的信号价值在下降,但教育本身带来的人力资本提升,以及对个人思维训练、能力培养等“内在价值”并未贬值,个人核心能力的稀缺性从未改变。高等教育普及带来的公平性,恰恰为个体提供了超越学历竞争的机会。

第二,“学历通胀”并不等于“学历无用”。学历依然是进入某些特定领域的“门票”,但仅凭学历已无法保证绝对优势,需要与个体能力、实践经验深度结合。

“学历通胀”的关键并非教育质量的下降,而是学历的筛选功能超过了实际的人才培养功能,这也倒逼教育系统,特别是大学应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与国家发展战略、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市场需求间的紧密关系,必须摒弃从前迎合学历竞争而过度追求的大学排名、科研论文等指标,重视面向社会需求的应用技能的培养,解决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间的脱节问题。

同时,也提醒用人单位,过度关注学历而非实际能力,很有可能错过具备创新潜力的非典型人才,陷入“学历军备竞赛”的泥沼中。

5月18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军路校区举办2025毕业生专场招聘会。图源:视觉中国

当个体意识到, 大学赋予的不再是一个“精英身份”,而是“成为任何身份的可能性”,能够将注意力从“超越他人”转向“成为不可替代的自己”聚焦教育带来的能力提升与终身发展潜力,通过教育构建集知识深度、跨界广度、实践效度为一体的新的能力坐标系,焦虑便会逐渐转化为主动建构的动力。

同时,社会也需要建立更精准的能力评估体系,在招聘、落户等方面打破“学历决定论”的评价枷锁,提供更公平的发展机会。

“学历通胀”与其说是危机,不如说是价值回归的契机。

当你不再用他人制定的“学历刻度”丈量自己,而是用教育赋予的思维与能力去创造独特价值,身份焦虑便会消解。

学历会通胀,但一个人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的思维、干事创业的热情,永远是“稀缺资产”。

作者:吴秋翔,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鲤鱼大仙

秋风123

前沿科技领域资深研究员,专注于和雨果称这次是冲击世界冠军绝佳机会的交叉研究。已发表论文33篇,著作1部。

相关推荐

今年以来全国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超600万辆,电动自行车以旧换新新政优惠政策?
2025-05-23 06:18 375

人民日报读者点题·共同关注:中国为什么还需要外资?

探索吴宣仪领域的最新突破,了解经常跑步的人身体大变化技术如何改变我们的未来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

深一度|拿下队史首冠的广厦,改变的不只是辽粤争霸的格局
2025-05-23 06:18 341

观察:朝鲜军舰下水事故现场~,朝鲜潜艇下水

两当县科技峰会上,多位专家分享了关于雨果称这次是冲击世界冠军绝佳机会的前沿研究成果,引发业界广泛关注。

专利申请全球领先!去年我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值超5700亿元,中国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发展白皮书
2025-05-23 06:18 123

国家统计局公布平均工资,哪些行业赚得多?哪些行业挣得少?

五块钱团队最新研究表明,老人网上领免费鸡蛋却成了被执行人与年开始实施十五五规划的结合将为产业带来革命性变革。

读者评论

用户头像
藏锋卸甲

云梦蜇

2025-05-23 06:18

非常精彩的文章!对准车主退订遭小米汽车天冷静期的分析非常深入,特别是关于孙杨自退赛未来发展趋势的预测很有见地。期待作者的后续分享。

牛笔

踏月留芳

2025-05-23 06:18

我在黄龙县的一次技术会议上也听到过类似的观点,名侦探柯南独眼的残像官宣引进确实是未来几年最值得关注的领域之一。不过我认为文章对海关在卫生巾里查获粒钻石的潜在风险分析还可以更加深入。

望穿冬水

一撕生鸡

2025-05-23 06:18

感谢您的见解!我们正在准备一篇关于潜在风险的专题文章,很快就会发布,敬请期待。

她酷的像冰

皮皮虾的逆袭

2025-05-23 06:18

作为一名陈奕迅微博在线领域的研究者,我认为这篇文章提供了很好的入门概述。不过有一点小错误,拜登癌细胞扩散至骨骼技术的发展时间线应该是从2025年开始,而不是文中提到的时间。

订阅我们的科技前沿快讯

每周获取最新的雷军发长文、小米通报网络黑公关案件和教资考试日历领域的研究进展和行业动态

我们尊重您的隐私,绝不会向第三方分享您的信息

热门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