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Pixabay
5月12日,中美发布联合声明,美方承诺取消2025年4月8日和4月9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修改4月2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
相应地,中方取消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反制关税;针对美国“对等关税”的34%反制关税,相应暂停其中24%的关税90天,剩余10%的关税予以保留。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经贸磋商机制,就经贸领域各自关切保持密切沟通,开展进一步磋商。
美国暂缓关税,也让中国汽车的出口迎来了喘息之机。事实上,自主品牌、合资品牌均将出口视为了新的发展机会。但对所有车企来说,其未来发展依旧要依靠产品本身,以及企业的长期定力。如何挖掘市场、找到稳定经营的途径,也将是一个长期议题。
01
不追求短期利益,坚守长期主义
在汽车出口逐渐增长下,合资品牌也逐渐将出口视为寻求增长的途径。
一方面,合资品牌在国内的生存空间逐渐被自主品牌挤压。据乘联会数据,合资品牌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58.8%下降至2024年的39.5%,与之对应的是,自主品牌的迅速上涨,其市场份额从2021年的41.2%上升至2024年的60.5%。2025年第一季度,自主品牌的市场份额进一步增长至62.9%,合资品牌市场份额降至37.1%。
另一方面,将中国市场作为“出口基地”或是技术研发阵地,成为了合资品牌的选择之一。
2018年,悦达起亚首次打开海外市场,之后悦达起亚持续推进整车出口业务,实现内销外销双线并行。据媒体统计,悦达起亚2024年销售24.8万辆,其出口量预估在17万辆到18万辆之间,占总销量的68.5%。
2023年之后,福特中国确定了聚焦商用车、电动车和出口业务战略。福特中国2024年销量为44.2万辆,其中长安福特总销量24.7万辆。福特中国出口量为16.8万辆,同比增长超60%,占据总销量的38%左右。
作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合资品牌,上汽通用也走向了海外,但并未对外公开其出口数据,其2024年销量为67.3万辆(含出口)。
尽管出口逐渐成为合资品牌销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业绩才是合资品牌们面临的重要压力。
目前起亚汽车尚未发布2024年年报,据其2024年中期报告,2024年上半年,悦达起亚的运营亏损达到277.89亿韩元,净亏损则为171.82亿韩元。截至2024年6月30日,江苏悦达起亚的资产总额为2.52万亿韩元,而负债总额则高达3.45万亿韩元,资产负债率攀升至137%。
2024年,上汽通用营收687.47亿元,归母净利润-266.88亿元。
而长安福特是少有的实现盈利的合资车企。长安汽车财报显示,2024年长安福特收入483.3亿元,净利润20.9亿元。对比2023年亏损20.6亿元的情况,长安福特2024年度扭亏为盈。长安汽车在财报中表示,长安福特因出口增加拉动,同时固定费用节支,带来总体效益提升。这是长安汽车近年来首次在财报中提到,出口拉动长安福特的业绩。
能够实现扭亏为盈,源于长安福特在市场营销和销售的过程中始终关注产品和服务内在的价值,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优质的服务和合理的价格建立起客户的信任和忠诚度,而不是仅仅追求短期的销售业绩和市场份额,同时长安福特也是首个提出价值营销的合资企业。
长安福特在前两年便开始主动减负。2022年,长安汽车在财报中表示,长安福特为加速振兴,关停落后产线,当期计提资产减值,影响利润大幅下降。长安福特的总资产从2021年的406.85亿元降至2022年的360.18亿元,2024年总资产降至281.41亿元。
面对行业变化,长安福特选择轻装上阵、精简聚焦,以保证稳定发展。2023年,福特全球CEO调整了对华战略,称“将在中国开展投资更少、更精简、更专注、回报更高的业务”。2024年,长安福特将十余款在售车型精简至6款,并将生产基地从重庆、杭州、哈尔滨三地缩减至重庆、杭州两地。
02
面对市场内卷,走向健康经营
在面临销量与业绩的双重考验下,汽车行业的价格战也尚未结束。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发文称,2024年1-12月降价规模227款,已经超过2023年全年的148款的规模较多,也大幅超越了2022年的95款的降价总规模。其中常规燃油车降价88款,混合动力车型降价17款,插混车型降价34款,增程式降价14款,纯电动车型降价82款。
2025年,车企们又相继推出了一口价模式,持续降价。上汽大众、广汽丰田、上汽通用、北京现代等合资品牌相继对旗下车型推出“一口价”模式,继续以低价吸引消费者。
在车企们卷价格的背后,经销商们的日子并不好过。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2024年有84.4%的汽车经销商有不同程度的价格倒挂,60.4%的汽车经销商价格倒挂幅度在15%以上。严重的价格倒挂,吞噬了经销商的流动资金,流动性紧张成为汽车经销商面临的最大困难和风险。据统计,2024年乘用车经销商零售总额达4.8万亿元,同比增长2.1%。如果以2023年的新车销售折扣水平计算,2024年的车市价格战导致乘用车零售市场损失1956亿元。
在资金压力下,不少4S店关闭。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截至2024年底,全国汽车4S店网络总数为32878家,相比上一年减少4419家,减少2.7%,为2021年至今首次出现负增长。相比自主品牌,2024年合资品牌和豪华品牌的网络规模都出现了下滑,其中合资品牌总量为7744家,同比减少13.5%;豪华品牌为3990家,同比减少1.4%。
据媒体报道,2024底,宝利德集团“爆雷”,旗下拥有劳斯莱斯、奔驰、捷豹路虎、保时捷、一汽奥迪等数十家豪华汽车品牌4S店,其在全国多地的4S店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交车困难、裁员、欠薪等问题。广东永奥旗下80多家4S店基本全部倒闭,涉及品牌包括东风本田、雪铁龙、北京现代等。
经销商暴雷,车主们不仅面临提车问题,后续保养、维修等都得不到应有保障。影响着车主对车企的信任程度。因此维持渠道稳定、健康的经营,是车企们必须考虑的问题。
长安福特的做法或许是一种解题思路,在市场竞争中,不盲目参与价格战,而是通过增配不加价的方式,既保留产品在质量、性能和安全方面的优势,又提供户外场景下的独特体验,构建起“同价高配”的竞争优势,既保障用户买到高质量的产品,又保障经销商的利润空间。资料显示,长安福特2024年经销商盈利面近六成,远高于39.3%的行业平均盈利比例。
同时,长安福特也为经销商转移库存压力。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长安福特就推进了“以销定产”计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商务政策,为经销商赋能和减负。
03
坚持安全,才是立身之本
如今国内的合资企业们都在加快布局新能源赛道。然而,消费者们对新能源汽车的安全疑虑仍未消除。有调研报告显示,有76.3%用户担忧新能源车安全问题,其中23.8%用户认为新能源车非常不安全。2024年,保守的实用主义者用户占比提高3.5倍,至68%,他们看重安全与可靠性。
4月,工业和信息化部装备工业一司组织召开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准入及软件在线升级管理工作推进会。会议强调,汽车生产企业要充分开展组合驾驶辅助测试验证,明确系统功能边界和安全响应措施,不得进行夸大和虚假宣传,严格履行告知义务,切实担负起生产一致性和质量安全主体责任,切实提升智能网联汽车产品安全水平。
车企们在宣传时也开始更多强调“安全”。昊铂的发布会以“安全智造”为核心主题;沃尔沃新车发布会主题是“安全是一种信仰”;5月,奇瑞举行以“底线”为主题的奇瑞汽车安全之夜。吉利、赛力斯等车企在宣传时也更多提及安全方面。
长安福特也是一直践行安全理念的企业,他们提出的价值营销,核心理念就是质量、安全、性能三个不妥协。尤其在安全方面,长安福特严格遵循全球统一标准,在全车高强度钢的使用量、强度以及车身结构设计等方面毫不含糊。
资料显示,长安福特的发动机经过1050次、480+小时行业最严苛发动机冷热冲击测试;变速箱系统关键寿命检测等效实际行驶24万公里;在满足国家标准和第三方测评的基础上,增加整车碰撞试验次数50%以上;针对多种不同年龄,不同体重的乘员,增加多达30项以上的碰撞测试要求,小到襁褓婴儿假人,大到1.88米高、重达101公斤的95百分位男性假人,确保在多种工况、位置下假人都能安全通过碰撞测试。
这种对安全的坚持,让长安福特进入J.D.Power 2024中国车辆主流品牌可靠性研究三甲,福特锐界L、蒙迪欧、福克斯等车型分别获得大型SUV、中型高端轿车、中型轿车可靠性排名第一,一举获得四项大奖。
在汽车行业愈发内卷的下半场,合资品牌所面临的市场环境也更加严苛。以客户价值为中心,坚守长期主义,追求渠道共赢的健康经营,打造安全、品质过硬的产品,或许才是合资企业突围的正道。
作者丨征探君
来源丨征探财经(ID:teccj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