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二代接班”后的管理迭代,侯亚孟在以最快速度搭建属于自己的班底。
文|《中国企业家》记者李欣
编辑|米娜
头图来源|视觉中国
“国货美妆一哥”,再现人事变动。
5月19日晚,珀莱雅发公告称,王莉申请辞去公司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职务。辞职后,其将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之后,暂由董事长侯军呈、总经理侯亚孟分别代行董事会秘书、财务负责人职责。
珀莱雅此前公告显示,在加入珀莱雅之前,王莉拥有通信、服饰、科技等多行业的财务工作经验,曾在多家公司任职。从2018年5月开始,王莉担任珀莱雅的财务总监,2021年起开始担任副总经理、董事会秘书的职务。2024年,其税前年薪为293.3万元。
2024年9月,珀莱雅宣布继续聘任王莉为副总经理、财务负责人等,任期三年,这也意味着,其原定任期至2027年9月12日,此番属提前离任。
另值得一提的是,王莉宣布辞任的当天,珀莱雅召开了2024年度股东大会。据财联社报道,当日,珀莱雅董事长侯军呈表示,公司考虑通过巴黎分公司进行并购,填补公司在婴童、香水、男士护肤等赛道的空白,并购后会将新品牌引入国内。
并购,向来是企业迈向国际化的关键一步。虽尚无公开证据支持,但王莉在此关键时刻辞任,也引发了此举是为给熟悉国际并购规则、拥有跨境并购经验的人才让位的猜想。
几乎在高管变动的同期,多位从珀莱雅离职的员工向《中国企业家》表示,自去年9月,珀莱雅“二代”侯亚孟接班总经理后,珀莱雅内部出现组织架构调整,部分中高层管理人员陆续离职,连带着部分员工离职,近期也有一批员工主动离职。5月22日,《中国企业家》据此向珀莱雅的工作人员求证,截至发稿,暂未收到回复。
事实上,2024年一整年,珀莱雅发生了频繁的人事更迭,多个中高层领导岗位发生换任。其中引起讨论范围最广的,当属在冲刺百亿营收的历史性时刻,原珀莱雅公司联合创始人、董事兼总经理方玉友卸任,交棒给了外甥侯亚孟。
来源:视觉中国
这一关键节点的高管变动,外界很难不解读为,这是“二代接班”后的管理迭代,侯亚孟在以最快速度搭建属于自己的班底。
在变动中,2024年年报显示,珀莱雅成为中国化妆品业第一个营收达到百亿元的国货美妆上市公司,这也是二代侯亚孟接任总经理后交出的首份成绩单。在业绩交流会上,侯亚孟提出了“双十战略”,称珀莱雅要在未来十年跻身全球化妆品行业前十。
但未来之路,注定是一场艰难求索——毕竟,摆在新领导班子眼前的,有营收百亿的底气,也有高管频繁变动、渠道结构失衡、营收增速显著放缓等充满了不确定性的现实难题。
高层频繁变动背后
早在王莉提前离职之前,珀莱雅就被指面临核心人员流失频繁的风险。
先是2024年年初,珀莱雅前CMO叶伟离职。叶伟曾是珀莱雅在营销体系建设上的重要一员,其在任期间推动了“早C晚A”等代表性护肤理念的传播,也见证了珀莱雅营收从23.61亿元一路增长到89.04亿元。
彼时,官方口径称其因“个人职业规划”主动离职,属于正常人事变动。而叶伟的离开,似乎为珀莱雅中高层人员变动拉开了序幕。
同年7月,珀莱雅首席科学官魏晓岚离职。据了解,在入职珀莱雅之前,魏晓岚曾任全球化妆品巨头科蒂集团的亚太区研发副总裁。来到珀莱雅后,她接替前首席研发官蒋丽刚,负责公司研发工作。
但在珀莱雅工作不满两年,魏晓岚便离职。
紧接着,当年9月,珀莱雅公司联合创始人方玉友卸任,原珀莱雅公司副总经理侯亚孟接替舅舅,被聘任为公司总经理。这也标志着珀莱雅二代侯亚孟,正式走向台前。
此后,从外界看,侯亚孟开始从研发、数字化等关键领域着手,组建属于自己的管理班子。
最明显的变动发生在研发领域。从2024年11月到今年2月,珀莱雅分别迎来了新的首席科学官黄虎和首席研发创新官孙培文。
值得一提是,二人都有宝洁的工作经历,也曾是另一美妆头部企业上美股份的核心研发人员。黄虎此前在上美股份担任CTO兼全球首席科学家,主导了环六肽-9等核心成分的开发,并推动上美研发体系的国际化建设,而孙培文则推动了上美全球研发中心体系构建。
今年4月,继黄虎与孙培文外,珀莱雅再次官宣了两位研发负责人,其中,Lieve Declercq曾任雅诗兰黛基础科学研究副总裁(欧洲及亚洲市场),常晓维曾任职于联合利华、汉高等多家国内外化妆品头部企业。
对于研发人员的大变动,有化妆品行业人士向《中国企业家》分析,科研技术已是当下中国美妆市场的核心竞争点,头部企业抢夺行业拔尖科研人员产生的人才流动属正常现象。
在此前发展阶段,珀莱雅已在全球化优质原料商资源库及关系网的布局上有所积累,选择黄虎等既有国际视野,在国内有成功操盘经验的科研人才,未来也许能更快推动科研技术转化为商业价值。
侯亚孟时代,对于人才的挖掘并不局限于科研这一行业内卷的焦点。
今年4月,珀莱雅官宣了首席数字官(CDO)胡宁波,负责推动数字化转型,这也是公司历史上的首位CDO。这一变动或与侯亚孟不无关系,据报道,任职副总经理一职时,侯亚孟就在珀莱雅内部牵头引入了部分数字化工具,还曾表示数字化是推动珀莱雅业务能力和市场表现升级的关键。
从科研到数字化,肉眼可见,侯亚孟在关键领域已完成了核心人员团队的调整,豪华班底与刚刚破百亿的成绩单,成为其高喊“双十战略”的底气,但在进击的野心下,隐忧亦逐渐显现。
百亿国货的隐忧
疲态直观地显现在财务报告中。
2024年,珀莱雅营收突破百亿元,营收与净利润连续7年实现双位数增长。但横向拉长对比来看,2024年珀莱雅的营收与归母净利润的增速较2022年、2023年,呈增长放缓趋势。
单看2022年至2023年,珀莱雅营收分别同比增长37.82%、39.45%。同期,归母净利润增长均在40%以上,但2024年营收与净利的增幅却分别下降至21.04%与30%。
进入2025年一季度,该问题依然未解。期内,珀莱雅营收与净利增幅继续收窄,分别实现8.13%与28.87%的增长,虽然跑赢了行业,但与过去高进击的态势相比,略显逊色。
渠道结构亦存在偏科现象。2019年,珀莱雅线上业务营收首次反超线下,隔年其正式将“线下、线上渠道相结合”的销售模式,调整为“线上渠道为主,线下渠道并行”。
去年一整年,线上渠道更显强势,实现收入102.34亿元,占集团总收入95%以上。而线下渠道收入则只有5.32亿元,同比下降13.63%。这意味着,在全渠道成为大趋势,国货品牌陆续落地线下直营门店的时期,珀莱雅对线上渠道却更为依赖了。
且如今线上流量成本攀升已成为化妆品行业共同面临的难题,高流量成本下,2024年,珀莱雅的销售费用同比增加了11.8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达47.88%,原因系本期的形象宣传推广费同比增加10.68亿元。
对这一压力,珀莱雅已有警觉。其在2024年年报中提到,要通过直播间内容带动自然增长,降低流量成本。而未来,随着国际化战略的深入,线下渠道势必是其需要下功夫补齐的功课。
来源:视觉中国
随着品牌建设的推进,在主品牌珀莱雅之外,珀莱雅陆续布局了“彩棠”“Off&Relax”“悦芙媞”“原色波塔”等品牌矩阵,覆盖大众精致护肤、彩妆、洗护、高功效护肤等美妆领域,不过,营收的增长长期高度依赖单一品牌“珀莱雅”。
但如今,作为营收增长强势引擎,占主营业务总收入比例接近80%的主品牌“珀莱雅”,在2024年的收入增幅却有所收窄,未能延续2022年、2023年接近40%增速。
这些年,珀莱雅也在精心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其中,定位在专业化妆师品牌的彩妆品牌彩棠,颇有成为新增长点的潜力,已成为继主品牌珀莱雅之后的第二大品牌,目前其在总营收的占比超10%,但2022年至2024年的3年时间里,彩棠收入增幅从132.04%变动至19.04%。
在珀莱雅品牌与彩棠之后,其余子品牌明显短期内暂不能为业绩的增长挑大梁。而这或是侯军呈宣布开启海外并购的原因之一。
内部隐忧已现,外部竞争也日趋白热化。国外一线大牌始终是珀莱雅不容小觑的竞对;而上美股份、巨子生物等头部国货品牌亦是挑战者。比如,今年年初,上美股份董事长兼CEO吕义雄就公开喊出了2025年冲刺100亿元、2030年冲刺300亿元的目标。
以上种种,意味着业绩想持续攀升并非易事。站在父辈打下的基业上,侯亚孟给出的解法是,建设全球化研发团队的“豪华班底”,快速进行数字化变革。
只是,在高举高打的战略下,在业务增长的隐忧中,每一步仍充满了不确定性。
参考资料:
《从卷营销到卷研发,珀莱雅打响人才争夺战》,北京商报
《珀莱雅首位CDO上任,国货美妆龙头重注数字化》,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