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参加一些高校翻译论文答辩,发现一个有趣的“通病”。
不少论文试图比较人工翻译和AI翻译的优劣,看起来很有探索精神,实则暗藏“双标”与“不公”:拿的是专家千锤百炼的权威人工译本,对比的AI译本却来源不明、过程不详。
一通对比下来,心满意足地得出结论:AI翻译不行,还得是人工翻译靠谱啊。
每每看到这种充满结构性缺陷的所谓“论文”,文刀君就忍不住嘬牙花子。既然作比较,控制好变量是关键,这是文科生也该懂的常识。对比若要服众,必须交代清楚AI译本的生产过程:
初始prompt(提示词)如何写的?
AI给出的初译是什么?
诊断初译问题后如何再发问精调?
AI如何在对话基础上改进译文?
与AI进行了几轮对话?